端砚鉴定之青花斑_文房四宝

端砚鉴定之青花斑

2016年07月01日 01:12 by:艺术迷网

什么是端砚的青花石品?

古人认为,青花是砚石中的精华。其文呈青黑色小点。但必须以水湿石,方能辨别清楚:“青花之细,视之无形,沉入水中,方清晰可见。”清吴兰修《端溪砚史》称:“青花以微尘为上,鹅毛次之,蚁脚又次之,次则鹅毛结,次则玫瑰紫,次则蝇头。以大小相杂为佳,成片成行枯而燥者皆不足重。”故对青花的品评是“欲细不欲粗,欲活不欲枯,欲沉不欲露,欲晕不欲结,欲浑不欲破”,在青花中有几点玫瑰紫的砚石,更显名贵。

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的青蓝色的微小斑点,一般要水湿方能显露,青花以细者、活者、沉者佳,粗者、枯者、露者次之。而以如细尘掩明镜、墨沈濡纸者为绝品。有青花的端砚石质地细腻、幼嫩、滋润,多出现在水岩、坑仔岩和麻子坑等。

为什么说鉴别端石以青花为最佳?

端溪砚石中的青花是一种难得的、十分名贵的石品花纹,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呈青蓝色的微小斑点,一般要湿水方能显露。《宝砚堂研辨》说:“鉴别端石,以青花为最佳。青花,石之细纹也。”青花是砚石中的精华,这是有根据的。

《砚赋》:“占领滴青花一语,以证古砚青花子石,然只云有青点如筋头大,其点如碧玉晶莹。”古人对青花早有评价:“青花细者佳,粗者次之;活者佳,枯者次之;沉者佳,露者次之。”所谓:“欲细不欲粗,欲活不欲枯,欲沉不欲露,欲晕不欲破。”而以“如细尘掩明镜,墨沈濡纸者为绝品”。

无可否认,有青花的端砚石确实质细腻,幼嫩,滋润,青花是砚石之精华,是实用与欣赏的统一体。因此有这样一说:“得水岩(老坑)则诸山之石可废矣。”为此,古人将有青花的端溪砚称为青花砚:“李贺青花紫石砚,端溪七匠昔如神;今看古锦留遗样,点点轻沤见古春。”
 

青花产自哪些坑?

青花常见于老坑、麻子坑和坑仔岩砚石中,在冚罗蕉及清代以前开采的宣德岩中亦偶有发现。当然,即使是老坑、麻子坑和坑仔岩的砚石,出现青花的也还是少数。为此自古人对青花非常赞许,有诗云:“温于蕴玉腻于脂,出水青花墨满池。”又云:“白石青花出水鲜,羚羊峡口两生烟。”另有砚铭:“绝世奇珍,采自丹壑;紫气重花,青花灼灼。”
   

青花都有哪些品类?都各有何特征?

青花的品类繁多,各有不同的名称,现分述如下。

1.微尘青花 这种青花点微细如尘土,必以水湿砚石方能显现,最好以盆盛水,将砚沉于水中,便能隐约浮现出来。微尘青花自古以来有青花中的姣姣者之称,它的色彩天然,浓淡与疏密相间,多数是聚集在砚石某一部位上,也有疏落地散布在其它部分;其最佳者是出现在鱼脑冻或蕉叶白的砚石中,在“冻”内和“白”内的微尘青花就更为名贵和罕见,可算是稀世绝品。

2.鹅毛氄青花 必须在阳光下,以水湿石方能辨别,它是一种极细而短小成条纹状,由上而下垂的有如雏鹅脱壳而出时的胎毛,沉水后看上去似一丛茸茸的细毛在水中浮动。有这种鹅毛氄青花的砚石,石质极其细腻和娇嫩。

3.蚁脚青花 其形状如蚂蚁脚般细小的青花。一般是疏落地散布在砚石的某一部位,或与其它青花混合在一起出现,却甚少像鹅毛氄青花或微尘青花那样聚集一处。蚁脚青花一般是青黑色,偶然也有白色,横向在砚石中。

4.萍藻青花 这种青花像萍藻在水面浮动,时隐时现地连成一串,沉入水中观看,萍藻青花会变得更加活跃。朱竹()《说砚》中说:“沉水观之,若有萍藻浮动其中者是曰青花。”这种青花色青蓝而带淡紫,往往像重叠起来似的。

5.雨霖墙青花 又称点滴青花,其样像雨中从屋檐往下滴的士雨水,有时似风吹骤雨般,点点滴滴横斜在砚中;有时似连绵不断的小雨点。后者是雨淋墙青花的上品,如果这种雨霖墙青花在砚面上全面出现,算是特级绝品砚石。由于这种青花能给人带来安谧的气氛,很使人喜爱。

6.鱼仔队青花 这种青花像一群细小的鱼在结队游玩,但亦有不同的花样,有的三五成群,有的则离群脱伍朝不同方向游动,有时还会与萍藻青花同时出现,活像一幅鱼乐图。

7.子母青花 大小青斑点像母子般相伴在一起,有时互相靠贴,有时互相分离,偶然也有同样大小的斑点并列在一起,如苍蝇的两只眼,因而又称它蝇眼青花。

8.蛤肚纹青花 看上去像青蛙肚皮般的色泽,青白黄色,还有白璧色的圆圈。这种青花不算太名贵,即无数白色班点密集一处,沉下水中仿佛会浮动。

9.玫瑰紫青花 是一种紫蓝色的圆形斑点,它不像石眼那样碧绿有晕,而是一种体形比较大些(绿豆般大小)的圆形青花。它也不像别的青花那样密集地积聚一起,而是大小疏落分散,往往与其它青花混在一起,最好的玫瑰紫青花是圆形内侧像割开的玫瑰,外侧为胭脂火捺围住。如果在其它青花中相混出现玫瑰紫青花,就会形成粗细对比,色泽。深浅相衬,显得斑斓多彩,更加美观。古人对玫瑰紫青花赋予吉祥如意的象征。

此外还有所谓青花结、鹅毛氄青花结等。、

通常所说端砚的青花是明清时期端砚的石品。(如微尘、冬瓜瓤、鱼儿队、鹅毛氄、雨淋墙、萍藻、蝇头、子母、蛤肚纹、玫瑰紫、青花结、蚁脚等,蚁脚亦名苍蝇脚或虮虱脚。)点滴青花特指唐、宋端溪下岩砚石石品。

青花无论唐、宋,皆以形似而名。顾名思义,明清端砚青花名称中的“蝇头”、“萍藻”可能是圆形,也许有形似“点滴青花”者,“子母”为长幼应有大小,未知其形状。清朝高其佩铭端砚的青花难以判断是“蝇头”还是“子母”。(图1)


端砚鉴定之青花斑
图1

明朝孙克弘铭端砚的青花也难以判断是“蝇头”还是“子母”。(图2)


端砚鉴定之青花斑
图2

下岩、水岩石以外其它砚石有“青花粗点”不是佳石。(图3)


端砚鉴定之青花斑
图3

 鉴识青花各人见解难免出现差异,所以需要辅以石色、石质、其它石品的观察分析。

    宋,赵希鹄《洞天清禄集》写道:“端溪下岩旧坑,卵石黑如漆,细润如玉,扣之无声,磨墨亦无声。”“又一种卵石,去臕方得材,色青黑,细如玉,有花点,如筯头大。其点别是碧玉清莹,与砚质不同。唐吴淑砚赋,所谓点滴青花是也,故名青花子石。今讹为青花紫石,李长吉诗已误作紫字。其实未尝紫也,青点之中或有白点如粟,排星斗异象,水湿方见。”此二品下岩石“南唐时已难得,庆历间坑竭。”(摘自日本1810年刻印,康熙癸巳,何焯校明人旧抄本)

    依据赵希鹄所云四种特征来看徐达题铭端砚。一、青花形如点滴,质地与砚石不同;(图4)


端砚鉴定之青花斑
图4
二、细润无声;(图5)细润无声从图片难以体察,以我的经验凡有如图1和图4石纹石色的砚石视之柔软,扣之声弱。


端砚鉴定之青花斑
图5
三、青点之中或有白点如粟;(图6)


端砚鉴定之青花斑
图6
四、下岩卵石青黑色。(图7)


端砚鉴定之青花斑

图7

图1至图6皆为湿水图,图7是明朝孙克弘和徐达两砚未湿水同时拍照,一经比照右侧徐达砚的青黑色愈加明显。

此外书法、雕刻等方面亦可佐证,明初开国功臣,题铭于洪武二年的年代、身份与唐、宋下岩石的坑竭难得相合。

  • 来源:原创
  • 作者:艺术迷网
  • 版权声明:欢迎转载,但请以连接方式备注出处、作者。
  • 本文链接地址:
  • 文章名:端砚鉴定之青花斑
标签:青花 端砚